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心得分享┃“保护文化,传承文明”是每一代文保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来源:    作者: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 李哲文    发布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2942    【 】    【关闭
        2020年9月至11月,本人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市建设教育协会文物古建园林分会举办的2020年首都职工教育“古建文化与技艺”培训班。本次培训围绕“古建文化,历久弥新”为主题,分别邀请到业内国家级的专家、学者、匠人以及高级工程师等各领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中国古建文化盛宴。
  各位老师在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年轻人对于文物保护有了新的理解,结课后我反复回顾与思考。现课程已结束,通过本次学习的内容结合我在工作中短短三年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下本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对于文物价值的“亲切”理解
  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匠人、工程师等各位老师是亲切的,就像文物之于人类是亲切的一样。文物是过去人类存在与生活留下的痕迹,是历史最直接、生动的物质呈现。
  对于文物的价值,《2015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已经阐释的很精准且清晰了——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五大价值是普适的。但是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个性”,不同文物对于不同人群又有不同的影响。
  在每节课程中各位老师从自己多年的实践思考中,提炼出对于文物价值易懂的理解。
  马炳坚老师结合《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以及通过实地参观秦老胡同、雨儿胡同多处正在修缮施工以及改造实例的讲解对比,更直观的让我们学习到哪些是真实的历史信息、建筑特点和文化元素,以及为何、如何进行老城保护。
  吕舟老师说:“北京中轴线为什么要申遗,北京拥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四十片历史文化街区,我们生活在北京为什么没有感受到?”。申遗是一个过程,他不只是要让外国人认识中国,更多的也是让我们不仅仅是碎片化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
  汤羽扬老师说“文物的价值评估就是评估其过去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
  文物宝贵的是人类过去的生活、思考方式能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何种的启迪与精神力量。任何事物都不能一蹴而就,任何经验都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良与创新,从而越来越方便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对于生活的思考我们也许没有比古人更“高明”。不要让科技主宰我们的内心世界,他也就不会主宰我们的生活,精神文明与科技应相辅相成。
  二、 文物保护领域里的科技保护
  “木结构不能完全套用现代理论,讲科学要分析真正的科学”韩扬老师如是说到。
  现如今越来越多成熟的科技保护手段运用到文物保护行业当中,科技保护手法千千万,但是大部分已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手法起初并不是为文保领域所运用,他们在自己领域的应用已十分纯熟,但用在文物保护检测、监测、预防等方面却还是新的尝试,有些科技手法对于保护文物来讲是否太“过”,太过“超前”、太过力度、太过浪费...所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更需要多方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甄别,需要各方客观有效的沟通、交流之后再进行选择,毕竟文物的生命也只有一次。
  三、 择一业 终一生
  如今将手工制作称为艺术品,在过去是最普通的日用品。过去人们生活的如此精雕细琢,以至于如今我们从古物上面借鉴仅一种结构、图案、纹饰再稍加创意就能成为一件有趣的文创产品。
  现如今我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储备丰富了、选择多了、速度快了,却也不会慢下来了。慢下来不是说要排斥技术的进步和拖延时间,而是要钻磨、精造,有些事业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是一代人的一生。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四、 结语
  六期课程圆满结束,授课内容涉及中国建筑通史、营造技艺(大木作、彩画作等)的工序及重点技术经验、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文物保护优秀案例、古建工程管理、文物保护工程监督管理等方方面面,学习的心得及体会不是一篇短短的总结就能囊括的,只得继续梳理课堂笔记及影音资料再做提炼与总结。再次感谢文物古建园林分会真诚、尽心地举办此次培训,给予了我们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感谢各位老师们的精心准备。
  这次学习不仅仅是一次对文物建筑保护和营造技艺的培训,更是传统营造技艺的推广、延续和传承。从人文层面和文化传承上给予了我们年轻一代文保者神圣的使命感。
      
地址:朝阳区水碓子东路甲15号(朝阳体育馆东门南行50米路东,北京城市建设学校院内) 邮政编码:100026
北京市建设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0822号
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