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党建 > 工作动态
弘扬五四精神,敢为的青春正当时 ---市建设教育协会团支部纪念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0    浏览次数:4426    【 】    【关闭
       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七周年,弘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教育协会团员青年的业余生活,教育协会团支部以“弘扬五四精神,敢为的青春正当时”为主题进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一、学习领会习主席讲话,敢为的青春有信念
  
  5月4日,团支部利用QQ群和微信群,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一是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二是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三是广大青年要自觉奉献青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为将来留下珍贵的回忆。广大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深入钻研学问、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
  
  四是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习主席的讲话对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我们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一定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教育协会的未来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融会贯通,把握重要讲话精神以指导实践;一定要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一定加强学习,学政治、学业务、学法律,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协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弘扬五四精神,敢为的青春有活力
  
  5月5日,在城建学校足球场,团支部举办了一场踢毽子比赛活动,共19人参加了比赛。此次比赛是团体赛,每组三人,两组对决,选手们兴致高昂,精神振奋,赛场气氛异常活跃。比赛中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大家都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赛场精神,互相鼓劲儿,沉浸在一片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比赛结束后,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样的比赛活动不仅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让大家放松心情,还能充分体现团员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加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三、学习革命老前辈,敢为的青春有奉献
  
  5月6日,教育协会有5名青年参加了由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党建工作委员会组织的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活动。周恩来、邓颖超是我们非常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我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中国从沉睡到苏醒再到崛起的各个时期做出的伟大贡献,更被他们高尚的情操与高贵的人格所深深感染。两位伟人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当讲解员讲到周恩来最后关头,身体已经需要每隔几天就要做一次手术来维持生命,却还在手术后坚持工作,与往来的各国领导人会谈,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深深的感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自己生命的位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名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干部不断学习与恒久传承的。沧海横流,他于枪林弹雨中展现出大将之姿; 和平钟声,他在经纶治世时闪烁着伟人风采; 一百年,如白驹过隙,但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爱国拳拳之心,依然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为理想,为人生,为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地址:朝阳区水碓子东路甲15号(朝阳体育馆东门南行50米路东,北京城市建设学校院内) 邮政编码:100026
北京市建设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0822号
微信
关闭